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早发、高发态势,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据统计,中国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已高达近60%。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高达52.7%,意味着每两位孩子中就有一位患有视力问题。
眼睛是孩子的心灵之窗,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孩子视力问题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家长对于孩子近视的认知“误区”,往往成为孩子近视度数不断加深的“帮凶”!
门诊中家长朋友对于近视及防控的疑问很多,今天我们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常见误区,来为各位家长解答~
儿童近视能治愈吗?
不能。提醒各位家长,对近视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目前国际上没有可以治愈的方法,只能延缓进展,不要轻信市面上可以治疗近视的产品。
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眼轴的增长。依据目前医疗手段,近视只能被“矫正”,而非“治愈”。针对近视的矫正和控制,目前主流的方式有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近视手术矫正(需年满18岁)4种方式。
预防及延缓近视发展应该从小做起,每天在自然光环境下活动2小时可以有效预防近视及延缓近视发展,在孩子的生活及学习中,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一旦发生近视,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
孩子是假性近视吗,怎么区分?
“假性近视”是由于短期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产生视物模糊不清的症状,在专业上称作“调节性近视”。
“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最大的区别在于,“假性近视”通过药物散瞳、麻痹睫状肌以后,近视的症状会消失。而如果散瞳后睫状肌放松,仍然存在近视,就是“真性近视”。
真性近视是因为眼球结构发生了变化,经常是由于眼轴增长造成的,因此一旦变成真性近视后无法恢复。如果孩子看不清楚时,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散瞳验光,检查到底是假性近视还是真性近视。
孩子近视后只要关注度数增长就够了?
眼轴长度增长才是近视加深的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眼轴会随着生长发育逐步增长,一旦增长速度过快,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屈光度平衡便被打破,我们看到的物体成像也会聚焦到视网膜前,而非视网膜上,从而形成轴性近视,即最常见的近视类型。因此,眼轴长度是衡量近视的一项重要指标,并非只关注度数。
眼轴过长可能会受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营养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之,眼轴长度的监测是儿童近视防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议定期带孩子进行眼轴检测,以便及时了解眼球的发育情况和近视的发展趋势,并建立视力档案,如果发现眼轴增长过快,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适当的干预,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视力健康。
近视了不要马上戴眼镜,不然近视会涨的更快?
有些家长认为眼镜一旦戴上近视度数会越来越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青少年近视度数发展与戴眼镜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眼睛在发育期间眼轴增长有关。一旦发生真性近视就应该尽快正确的配戴眼镜,而且建议坚持按需配戴眼镜,而不是摘摘戴戴的或者不配戴眼镜,这样反而会加快近视的发展。
近视后戴一副合适的眼镜,不仅可以矫正孩子的视力,满足日常用眼需求,减轻视疲劳,防止近视度数过快增长,还可以防止部分斜弱视等眼部疾病的发生。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可以选择周边离焦设计的镜片或者角膜塑形镜进一步帮助延缓近视发展。
眼镜能看清楚就行,不用经常验光更换?
眼镜也有“保质期”,对于近视的儿童来说,一副既能清晰显示物体又佩戴舒适的眼镜,不仅让学习和日常生活变得更加方便,也有利于减缓近视眼病情的发展。
儿童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也是近距离用眼的高峰期,很容易发生近视度数的变化。因此,儿童青少年在配戴眼镜后,需要每半年复查验光,根据度数变化情况,及时更换调整眼镜。同时,由于孩子天性好动,很容易造成眼镜的折旧或破损,家长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眼镜的结构完整和牢固情况,以及镜片的磨损程度,一旦发现镜架变形、镜片破损或出现划痕等,需及时更换。
医学验光是正确配镜的前提,近视后不要随意验配眼镜,建议先到正规医院的眼科进行专业检查。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来源或改编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